金山网讯 在这个中秋小长假里,月饼是绕不开的论题。昨日,市民徐先生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组他保藏的风俗用品月饼模具,招引了不少朋友来点赞谈论。
徐先生拿出了一个“双喜”模,其块头不算大,记者量了一下,模具长24.5厘米,宽7.5厘米,厚1.8厘米。这块长方形板上有两个圆形的凹槽,凹槽上面别离刻了一个“喜”字,通过丈量,凹槽最大直径为5.8厘米,深度为1厘米。“这应该是解放初期的北方饼模,用于制造最一般的喜饼,这个还不算大,还有比这要大得多的。”
徐先生又拿出一个饼模,这是一款3×3的“三方连”饼模,模具呈正方形,长和宽各有8.5厘米,厚2厘米。它与“双喜”模不同之处在于,“双喜模”是两个凹槽,而“三方连”上的图画是凸出来的,凸出部分约0.5厘米。饼模九个图画不相同。最上面一排刻着相似“梨”和“葫芦”的图画,中心一排是三个“囍”,下面一排是三个花朵的图画。徐先生介绍,这个饼模体积细巧、造型多样,应该归于南边的“喜饼”模,用以制造南边细巧、口味多样的各类小糕点。
为何都是“喜饼”模具呢?本来,喜饼原先归于民间婚姻礼仪用品,是男方收到女方陪嫁品后,回赠女方的礼品,也可用作聘礼送女方。如今亦应用于其他喜事场合,如成婚、诞生、升学、搬家、祝寿等,也可作为回礼赠予亲朋,有“传达喜讯、共享喜气”之意。
月饼归于茶食。曩昔每当中秋节,镇江颇有名声的茶食店,如爵禄、春生阳、天禄斋、福禄全、稻香村、太平村、一品香、杏林春等,便会精心选料制造月饼。上面的两种饼模尽管都归于“喜饼”模,但它们也能制造月饼。
徐先生介绍,月饼模俗称月饼印。旧时,家家户户在过中秋时会克己月饼。印模多为一些手工匠人打造或克己,一般是用质地比较细腻的木头如枣木、梨木等手工挖制而成。这些木材木纹细、便于雕琢且不易开裂。
不同时代的印模方式千姿百态,图画五光十色,其最早可追溯到宋朝,但撒播至今的月饼模子多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居多,并一向延续到解放后。从刻工水平来看,清代精雕细琢最考究。尤其是在一些木雕比较发达的区域,还有在山西等一些面食比较多的当地,有做饼模的传统,而之后的艺术风格逐步呈现出精约大气、重视线条美的特色。
徐先生称,咱们现在能看到绝大多数的老月饼模都是倒扣式的,饼模上大下小,边缘呈楔形,相似于第一种的“双喜”饼模。要提早把做好的中秋月饼胚倒扣在模具里,然后施力成型后再从模具扣出。倒扣时用力均匀,缺陷是对饼皮的要求较高。
“而第二种的三方连归于按压式月饼模,也是饼模中较少呈现的。其使用方法简略,只需要把模具对准月饼悄悄一压,斑纹图画就可印到月饼上。但按压力度很有考究。这种三方连的饼模更多的是用在组合式糕点上。”
由于这几年保藏了一些月饼模,所以徐先生也留意了解饼模制造者的一些材料。他介绍,一般的老饼模上都不会刻制造者的名字,由于这种民间雕琢艺术从老观念来看,是难登大雅之堂的。徐先生仅看到过一件北方饼模雕有刻者的名字。
徐先生称,在上世纪五六十时代,手工木制月饼模具极为盛行,每年中秋节前销量特别大。上世纪八十时代,手工木制月饼模具制造日渐式微。至上世纪九十时代,月饼模具简直淡出世人的视界。“在保藏市场上,是韩国的保藏者最早发现了这些老饼模的价值,有一段时间,他们在国内大举收买老饼模,导致饼模的价格也水涨船高,比及国内的一些风俗爱好者发现时,许多精品现已到了国外。
月饼模具的造型和体裁均不同程度遭到风俗民风和地域的影响。南边区域的饼模大多体积较小,而中原区域则体积偏大,并且基本以园形为主,直径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,乃至到达15至20厘米。
模具体裁有人物、动物和花卉图画等,多以“嫦娥奔月”“十二生肖”“吉利花草”等涵义吉利的纹饰为主,且大多有“福、禄、寿、禧”“五谷丰登”“百口团圆”“丰盈”“中秋”等表达祈福纳祥的文字。此外,春兰、夏荷、秋菊、冬梅四时花卉和龙、麒麟、蝙蝠等瑞兽祥兽也常见于月饼模具上。
在形状上除了常见的圆形、方形、莲花形、桃形等,还有龙形、山公形、佛形、寿星等造型。月饼模图画和形状的改变,一方面表现了制造流程与工艺的多变,另一方面也仍是为了差异月饼的不同馅料。在精美的斑纹图画里,雕琢着人们的期盼和祝愿。
而在徐先生的藏品中,有一件组合饼模最能表现工匠的奇思妙想,这件组合模源自大港乡村,应是民国期间的物件。
记者看到,这件方形饼模由25个小方格组成,可称为“五方连”,每条边长为343.5厘米,每个方格都是上大下小,每条边均轻轻呈现出楔字形,从木匠的视点来说,要做成25个微视点,并且连在一起的小方格,难度现已不小,并且一切木线条的交接处满是榫卯衔接。更精巧的是,每个方格的底部还刻有吉利文字和图画。而每个方格的边长为6厘米,深度为2.6厘米,制造者在饼模的背后又订了一块独板。
每个小方格底部还印有字或图画。其最外圈字样别离能够连成“五子登科”“状元及第“一品当朝“指日高升”,而中心部分的“三方连”除了“万事如意”四字外,剩余的五格则为花卉图画,构思可谓奇妙新颖,令人过目不忘,让人不得不敬服曾经工匠的才情和手工。
在徐先生的很多饼模保藏品中,还有一个特别的大家伙,是在镇江乡村收集到的,全体直径到达43.5厘米,厚度为4厘米,上面散布着12个饼模,每个直径为8厘米,深度为2厘米,成为徐先生饼模藏品中名副其实的“模王”,年份应也在民国。
记者仔仔细细地调查这件“模王”,发现其有点相似于银杏树的木质,直接截取了老树干的一段,像是做切菜板那样,整段锯后在这块木材上挖空再逐一雕琢。12个饼模中有六个刻吉利语,其他六个刻吉利图画和花草。这六个饼模上的吉语也是集了大成,别离是“连中三元”“状元及弟”“四季兴隆”“黄金万两”“百年和合”“万事如意”;而六个图画饼模上别离刻有荷花、寿桃、石榴、佛手等吉利图画,还有一个“胖小子”造型的人物图画。
对这几件饼模,业内人士以为很可贵,特别是两件“组合模”,并且都与镇江区域有关,归于很可贵的风俗品。据悉,饼模一般归入木器中的小件冷类别,在北方或许比较火,由于他们那里有制印模的传统,咱们这儿比较少一些。曾经基本上不算类别,现在分类趋向于专业化和精细化,才逐步形成了小类。
“月饼模能够说是对中秋节风俗演化的一种记载和存档,它的艺术形状是我国前史背景和文明的特有沉淀。”徐先生说,更重要的是,它将日子和艺术合二为一,所以历经百年仍神韵犹存。尤其是在中秋佳节,品读每一件饼模、每一个图画,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日子的寻求,能够说,它们便是千百年来凝结在前史中的大众梦。 (竺捷) 竺捷 摄